拒絕不是不買,而是你沒打開他的心

銷售的真正關鍵,不在話術,而在理解
「老師,我真的很努力了。每次說明我都講得很清楚,可是他們最後還是說:『我想想看。』」
這句話,是我聽過最多次的業務心聲。
那天課後,我看著眼前的阿珊,一位做直銷的創業媽媽,眼神裡全是挫折。
她不是沒努力,而是太努力了。
她為了讓客戶信任自己,把所有產品知識背得滾瓜爛熟、PPT 做得漂亮、連講稿都練了幾十次。
但每一次,她都遇上一樣的結果:對方禮貌點頭,然後一句「我回去想想」就沒了下文。
她問我:「老師,我是不是不會講話?」
我說:「妳不是不會講話,而是妳講太多了。」

💭 客戶拒絕你,不代表他不需要,而是還沒信任你
在銷售裡,「拒絕」這兩個字很刺耳。
但我常說——拒絕不是拒絕,而是一種防衛
被拒絕不代表你不好,而是對方「現在」不需要。
當一個人還不確定你是誰、你能不能真的幫他,他自然會先築一道牆。
所以他說「我想想」的真正意思,往往是:「我還不夠相信你。」
多數業務聽到這句話會焦慮、急著補話術:
「我這個方案真的很划算喔!」
「如果今天下單,我可以多送你一組!」
但這些努力,在信任還沒建立之前,客戶只會覺得——你在推銷我產品。

💡 成交不是說服,而是理解
我曾輔導過一位保險業的學員阿哲,他在保險圈打滾了六年,業績一直不穩。
有次他跟我說:「老師,我覺得我客戶都很理性,他們都說要回去比較。」
我笑了笑:「你知道嗎?當客戶說要比較時,代表他根本沒被你打動,他只是婉轉的拒絕了你。」
後來我們一起回聽了他的錄音。
整段對話裡,幾乎是他在主導:
「這個方案保障很完整」、「這個費率是目前市場最低」。
他滿腔熱情,但全在「講」,沒在「聽」。
我讓他重新練習:
先不要急著介紹,先問三個問題:
1️⃣ 你最近為什麼會開始想了解這方面?
2️⃣ 你過去有沒有買過相關產品?
3️⃣ 如果有機會改善,你最希望的是什麼?
他照著做,第一次就收到對方主動回覆:「你這問題問得很準,我真的最近有點擔心…」
那一刻,信任就被打開了。
三週後,他成交了一筆過去追了半年都沒結果的客戶。
他後來對我說:「老師,我才發現原來客戶要的是被理解,不是被推銷。」

🧩 銷售的最高境界,是讓對方覺得「你懂我」
我總說,成交是一種「情感轉移」。
當客戶感受到你是真心想幫他,而不是只想賣他產品,他就會願意打開心門。
這是很多業務跟銷售忽略的地方。
我們太急著展示「我很專業」,卻忘了先表達「我懂你」「我完全理解你的擔憂」。
我常教學員一個小技巧:
在每一次對話前,先問自己——
「我現在是想賣產品,還是想幫他解決問題?」
當你的動機改變,語氣就會不同。
而語氣不同,客戶的感受就不同。

📈 如何從推銷到陪伴,成交率翻倍
有位在台中做美容保養的學員欣宜,剛開始接觸陌生開發時,每次遇到顧客都會直接進入產品介紹。
但效果很差,常常被冷淡回應。
我請她換個方式,先從關心開始。
她在一次體驗會上遇到一位媽媽,沒急著介紹產品,而是輕聲問她:「最近皮膚是不是比較乾?是不是睡不好?」
對方愣了一下,笑笑說:「妳怎麼知道?」
欣宜說:「因為我自己之前也是這樣,後來才發現是壓力太大。」
那一刻,關係建立了。
後來這位媽媽不只購買產品,還主動轉介紹朋友認識。
欣宜跟我說:「老師,我終於懂什麼叫『成交不是講出來的,是感受出來的』。」

🌿 打開人心的關鍵:真誠、提問、共鳴
想讓成交變得自然,記住三個步驟:
1️⃣ 真誠
放下業績焦慮,先回到「我能幫助他什麼?」的初衷。
當你的能量是為對方著想,對方會感受到。
2️⃣ 提問
問對的問題,比說一百句更有力量。
問題能幫你找到他真正的需求與顧慮。
3️⃣ 共鳴
分享你的經驗、讓他感受到「我也懂那種感覺」。
共鳴是最強的信任橋樑。

💛 當你先懂他,成交就會自己發生
我知道,被拒絕的那一刻很刺痛。
尤其當你已經付出很多努力、準備了很多資料。
但請記得——拒絕不是結束,而是一個「邀請你重新理解他」的信號。
有時候,你只需要換一個角度、一句更溫柔的問句,
就能讓客戶卸下防備,開始願意聽你說。
如果你也常在想:「我明明很真誠,為什麼客戶還是不買?」
也許該做的,不是再多練話術,而是練習「打開人心」。
我很願意陪你,一起找到那個能讓成交變得自然、舒服、真實的節奏。
因為當你真正學會「理解」,銷售就不再是壓力,而是一種成就感。

我把這套(挖掘客戶真實需求)的方式,都放進了免費的溝通課程裡

如果你也想知道如何做好思維轉變,歡迎你回信跟我聊聊!

ashley012076
ashley012076